杨雪霏:用西洋乐器“素描”中国文化
然而,古典吉他自身的曲目不如钢琴、小提琴那么多,而它本身是一门西洋乐器,中国曲目更是少之又少。作为中国古典吉他的开拓者,同时也是最早成功建立国际演奏事业的中国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要想演奏中国曲目就必须要自己去挖掘。从1999年的第一张专辑《杨雪霏:古典吉他》开始,杨雪霏就没有停止过改编,她改编了大量的中国音乐,最为著名的就是杨雪霏自己改编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彝族舞曲》。
“我得自己去改编,约作曲家创作,甚至跟其他音乐家一起合作来创造,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对杨雪霏来说,选择在现在推出一部中国作品专辑是成熟的时机:“我积累了20年,作为音乐家,我有越来越多的演出经验,加深了对各种不同音乐的理解,反观自己的文化,能看得更清楚,理解也更深刻。”
新专辑中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曲目
融入琵琶、古筝等元素自创技法
谈到专辑中与其他艺术家的合作,杨雪霏感慨良多。《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作曲家、指挥家傅人长特别为杨雪霏创作的一首吉他与管弦乐团协奏曲,2018年时杨雪霏与傅人长讨论过为吉他创作与管弦乐团合作的作品的可能性,2019年时傅人长便引用了传唱度极高的哈萨克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创作出这样一首作品,这也是第一首为杨雪霏改编创作的吉他与管弦乐团合作的吉他协奏曲作品。顶尖古筝演奏家、教育家袁莎是杨雪霏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上学时的好友加室友,专辑中的《长相思》与《新渔舟唱晚》都是两位好友合作的作品,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两种音色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了意境深远的中国韵味。洞箫名师张维良加盟《胡笳》,更用清透的箫衬托出吉他的深沉。
杨雪霏在演奏上也有很多富有实验性的探索。新专辑中有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曲目,但在杨雪霏的演绎下这些熟悉的曲目又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她可以把古典吉他演绎得像琵琶、古筝、古琴,甚至柳琴,但似乎又有吉他本身的味道。听过的人不禁惊叹“原来吉他也可以这样弹”!对此,杨雪霏表示,“这些技法在弹普通的吉他曲时是不会用到的,这得益于我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学习经历,当时周围很多学乐器的,这些声音每天在我脑海里。虽然我不会弹琵琶,不会弹古筝,但那种声音我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在改编的时候,心里想的都是这种声音,我就去琢磨怎么样在吉他上可以制造出一种特别的声音,把这个曲子的原意表达出来,所以等于里面有很多技法是我自创出来的。”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