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 2020-10-23 16:09
各地给生活困难的烈军属及时补助实物和资金,用包耕代耕办法解决缺少劳力家庭困难,制定烈军属子女升学、就业等方面优待政策,发动群众积极拥军优属,解除志愿军后顾之忧。广大烈军属自强自立克服困难积极参加生产,涌现出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吕鲜艳等308名模范军属。
拥军优属工作稳固了后方生产,鼓舞了前方士气。陕西籍志愿军将士英勇杀敌,涌现出特等功臣杨育才、郝兴文、蔡兴海、卢耀文、苏世英、郭正喜、彭福礼、罗沧海和一等功臣杨树华、蔡金同等大批战斗英雄,有3482名三秦儿女在朝鲜战场献出宝贵生命。
订立爱国公约
开展劳动竞赛
1951年6月,全国抗美援朝总会关于推行爱国公约等号召发出后,6月24日,省委及时作出普遍订立和修订爱国公约指示,要求各地推广并制订爱国公约。各地随之据此引导群众结合实际制订爱国公约。
1951年7月至9月,省委在检查各地执行爱国公约情况中发现爱国公约在城市和关中地区订立较普遍,在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订立较少。为此,省委指示各地要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广制订公约。随后,爱国公约在农村逐渐订立到户,在工厂订立到车间,在机关订立到科室。当年年底,订立爱国公约在全省得到普及。
全省人民在订立爱国公约的同时,自觉将抗美援朝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大力开展爱国劳动竞赛。广大工人积极向马恒昌、郝建秀学习,创造出许多高效、快捷、节约的方法,涌现出大批先进。如西北国棉四厂工人孟天禄创造了“钢丝机工作法”,宝鸡新秦公司印染厂工人罗五妞创造了“甲二络纱工作法”等。广大农民积极参加互助合作,爱国劳动竞赛热情高涨。1951年5月,兴平县(今兴平市)张明亮互助组带领全县47个互助组,向全国发起夏收和夏选爱国生产竞赛,得到全国8400多个互助组响应。在张明亮互助组影响下,关中有2000多个互助组棉农参加爱国保棉竞赛,全省7.2万多个互助组订立生产计划。广大农民积极改良农具,推广农业生产新技术,以种好庄稼、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1952年3月,长安县(今西安市长安区)王莽村互助组,兴平县(今兴平市)张明亮和弓维周互助组,韩城县(今韩城市)史福安和柴明选、白水县李荫亭丰产户等受到农业部的表彰。
爱国劳动竞赛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而且使全省经济得到较大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为19.69亿元,比1949年增长33%。其中工业总产值4.79亿元,比1949年增长73.2% ,农业总产值14.9亿元,比1949年增长24.4%。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9.75亿公斤,棉花146.8万担。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