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背后:有患者每天自问活着的意义
男中学生患者:
因强烈自责而患病
在医院的另一间病房,今年17岁的王小勇(化名)来医院接受治疗也已有两个月时间了。医生们告诉记者,刚来的前两周,王小勇基本上不跟任何人说话,现在他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开始愿意和医生包括陌生人说话。
王小勇是广东某中学的高二学生,平时他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父亲在外面打工,他很少见到父亲。因为家中经济条件较差,王小勇在同学中有些自卑,学习成绩也一般,尤其从高一开始,他就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有些内容我根本听不懂,下课后也不好意思问老师,日积月累,不懂的知识越来越多。我母亲文化程度也不高,家里也没钱上补习班,我的成绩逐渐掉到了班上的后10名。”王小勇耷拉着脑袋说。
学习成绩差让王小勇有了深深的愧疚和自责。“我对不起每天在外面打工支撑我读书的母亲。”在王小勇记忆中,从高一上学期他就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抑郁情绪,整日焦虑,不想说话,只想把自己关在房间,哪怕是周末也不愿意出去。当时母亲察觉到他的异常,他只是回应“自己有点累了。”王小勇表示,当时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患上了抑郁症。“如果当时有老师帮我缓解一下心理压力,也许我不会那么痛苦。”
王小勇目前已经休学了一年多,短期来看并不具备重返校园的条件。“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去上大学了,尽管我曾经有过那样的梦想。”在王小勇身上,记者看不到17岁少年的朝气和活力。“病好之后想干什么?”记者问他。王小勇迟疑了很久,没说出一句话。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