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价从1.3万到700元 冠脉支架为何价格能降那么多
均价从1.3万元跌到700元——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冠脉支架在天津开出令人震撼的“地板价”。与2019年相比,相同企业的相同产品平均降价达93%。
由于此次采购的冠脉支架数量占全年需求量的八成,人们不禁担心,便宜能有好货吗?均价700元的冠脉支架能用得上、用得好吗?记者为此采访了医保人士及业内专家。
为何价格能降那么多?
记者了解到,此次国家集采拟中选的10个产品中,最高报价为798元,最低报价为469元。在地方集采开展之前,国内市场冠脉支架的平均价格为1.3万元,最便宜的也要7500元以上。
国家队出手,为何能让价格降这么多?问题出在哪儿?
答案就是原来的价格水分太大。有人形容高值医用耗材里的价格水分就像水盆里的毛巾,“拎起来就淋水,根本不用挤。”
近年来,相继曝光的一些医疗领域腐败案件,揭示出一条流通环节“黑色利益链”——从厂家、中间流通商到相关医生,都有可能是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比如,有医院某科室按照国内耗材30%、进口耗材25%、关节脊柱类耗材20%、创伤类耗材30%的比例,多次账外非法收受供货商回扣,这些水分最终都由患者与医保基金来买单。
以心脏支架为代表的医用耗材有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无行业标准和统一编码,又缺乏质量和疗效评价体系。以某耗材产品为例,一个医疗器械注册证,涵盖产品多达450个。“同物不同名”“同名不同物”等乱象下,产品之间难以比质比价,行业难以形成深度竞争,流通环节的灰色利益链条始终难以斩断。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