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汉族妈妈”援藏教育20年 笔下温情故事感动无数读者

扬子晚报  2020-11-09 14:56

藏族女儿卓玛(化名)也是严玉萍重点关心的学生之一。“卓玛我只教了她初三一年,但她毕业后,一直和我保持了十分密切的联系。记得我刚接这个班不久,她把孤儿证交给我保管。我跟她说,要是你愿意的话,我就是你的妈妈。”在拉萨,中考最后一门科目考完,亲戚接卓玛回家。离开前,卓玛抱着严玉萍痛哭不止,旁边其他家长和孩子也被她哭得哽咽不已。“和藏族孩子相处多年,我发现,他们讲义气,情感也很质朴,虽不善于表达,但只要我们真情付出,真诚相待,我们心里有他们,也很容易走进他们的世界,走进他们心里。”严玉萍说。

“双箭头”的关爱带给她神圣的使命感

从事援藏教育工作,严玉萍收获的不仅是“双箭头”的关爱,还有事业带来的神圣使命感。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初中部的学生们,在南通读完三年初中后,需要回到西藏参加中考。每年中考复习的冲刺阶段,严玉萍都要和同事们一道,将孩子们送回拉萨,进行最终的复习助力。“犹记得去年在拉萨送考时的一天下午,我接到了一名往届学生的奶奶打来的电话。她一见到我,一把把我抱住,‘严老师,你怎么还那么瘦?’”

为了看望严玉萍,老人拎着一大壶酥油茶,顶着烈日,从城西转了两趟车,来到城东严玉萍所在的学校。对于这位老人家,严玉萍怀有一种道不明的特殊情感。“这是一位从高校退休的老人,收养了一个孩子,她对这个孙子比自己的亲孙女还要亲,老人的女儿女婿也把这个孩子当成亲生的对待。至今,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严玉萍在投稿中写下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得那年,孩子得了肺炎,老人家不放心,千里迢迢赶来南通。学校看一个老人家这么不容易,在各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老人在回西藏之前,把孩子的身世悄悄告诉我。在后来的家长会上,我得知,老人回到西藏后,逢人就说:南通的老师真好!汉族同胞对我们真好!”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