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教育部回应
二、强化网络素养教育。针对学生沉迷网络和不理性消费等现象,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迷恋网络和电子游戏等不良行为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信息技术教学,推荐了“我是信息社会‘原住民’”“趣味编程入门”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校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推动各地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队会、专题教育、编发手册、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网络知识教育、预防网络沉迷教育。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设立“网络安全”专栏,从分析网络沉迷危害性、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讲解防范办法等多个角度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
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和技能,帮助青少年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2017年起,教育部组织遴选了两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营)地,持续开展“圆梦蒲公英”暑期主题活动,鼓励各地组织开展校外主题活动,引领中小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虚拟世界,防止网络沉迷。各地各校组织开展合理上网主题演讲等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网络道德、网络法治和网络安全专题教育。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