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 健康消费渐成年轻人“刚需”
“双11”期间,体检套餐、医用敷料、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即食燕窝和安全套,成为天猫医药“‘95后’最爱买的健康类单品”前五位。京东健康上,医疗服务类消费增幅迅猛,其中疫苗类服务增长20倍,口腔保健服务增长12倍。苏宁超市的医药品类增长突出,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如紫外线消毒灯、血糖仪、血压计、小型按摩器等,销量持续火爆。
打疫苗、囤补剂、防脱发、忙健身……这一届年轻人,已在健康消费的路上越走越远。“熬最晚的夜、吃最贵的保健品”的朋克式养生渐渐过时,“带着父母一起养生”成为新趋势。
“我给自己入手了一台跑步机,还给爸妈和自己都买了高端体检套餐,包含一些常见癌症筛查。”北京“80后”张伟对记者说,疫情极大冲击了他的健康理念,以前是“有病治病”,现在则是“健康管理”,以后也会坚持给家人每年做一次深度体检。
“今年‘双11’可能是近10年来,健康类商品需求最旺盛的时刻。”有天猫医药的商家感叹,疫情不仅改变了大家的消费习惯,也更新了消费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健康消费还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阿里健康的大数据显示,小城市的健康消费增速明显高于大城市,其中,安徽省宣城市人均健康消费额增长了136%,远远超过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而在“95后”人均健康消费小城市排行榜中,揭阳市、温州市、赣州市、保定市、阜阳市位列前五名。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