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10余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能否给家长减负
家长郝静(化名)说:“我的孩子上幼儿园,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拍摄短视频作业等,都要家长参与完成,还会制作‘宝贝小档案’,我经常帮助孩子做完作业后再写自己的工作报告,常常忙到凌晨三四点。”
姚金菊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老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要揠苗助长,要考虑到学生的可完成程度,最好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级引导。虽然义务教育说的是一视同仁,但孩子的发展确实各有差异,是否有可能在布置作业时进行分级。义务教育讲究公平,但对于学生来说质量才是最大的公平。人在一些方面各有所长,所以我们要因材施教,因才布置作业,这就对老师的学识和管理提出了能力要求。”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更多地了解家长的情况,家长有没有能力批改作业。有的家长愿意辅导且有能力,有的家长有能力没意愿,有的家长有意愿没能力。家委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等要帮助老师规避风险,引导家校互相理解。”姚金菊对《法治日报》记者说。
一票否决并不可取
教育协同值得关注
对于部分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的举措,姚金菊认为,这是部分省份要给家长减负,但家长确定这个减负就是完全不管孩子的教育,而是让学校承担全部责任吗?这其实是一个需要家校配合的过程。
“教育部门有责任将这种关系引导居中,而不是有问题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马上对付老师,这是不对的。如果教育部门想要回应家长,那么首先应该把这个事情调查清楚。如果确实有一些孩子根本完不成的作业,那也是有问题的,老师布置作业的量和难度如何把握,也是一种挑战。不仅要加强对老师的指导,也要加强对家长的引导,这样才是最好的。‘一刀切’的做法对老师也有些许不公平。”姚金菊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