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家长送老师不作为锦旗? 一场定制化的流量收割

中国青年报  2020-12-09 07:43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调查结果公布后,仍有少数网友替赵某某开脱:视频虽然是假的,反映的教育困境却真实存在。甚至有人认为:锦旗上的话,说出了家长们不敢表达的心声。可是问题在于,任何有建设性的公共讨论都应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面对披着现实外衣的虚假场景进行稻草人攻击。

事实上,赵某某罗列出的种种过错,根本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而只会挑唆、放大偏激情绪,让教师群体背负不公的“污名化”指责,强化家校之间的人为对立关系。

这段时间,经过批改作业之争、家长群变“负担群”等议题的讨论,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家校共育难题的复杂性:一方面,我们不应以偏概全,把个别教师的不当言行视为教师群体的“通病”;另一方面,公共讨论也要就事论事,分清哪些是纯粹的职责推脱,哪些是由于基层教师非教学任务过多所导致的。惟其如此,才能针对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有序推进矛盾的解决。歪曲事实、颠倒黑白的内容,只能让人们在盲目的情绪宣泄中陷入口水之争。

近些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不少社会热点话题成了谣言滋生的“重灾区”。一些营销号为了“深挖流量”奇招尽出,甚至会处心积虑地编造虚假情节,恶意挑拨受众的情绪。而在被戳穿之后,他们还会进行自我合理化。比如,此前在“女孩考上清华跪谢爸爸”的一系列视频被指摆拍后,拍摄者就辩称,“我正能量有错吗?”类似的诡辩逻辑,是对其自身功利性行为的粉饰,也破坏了相关议题的严肃性。对此,我们也应坚持零容忍态度:谣言就是谣言,造谣者理当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上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