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论文”是高校评价体系的痼疾 “十不得”能否根治?
更加看重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贡献
文件:不得把SSCI、CSSCI等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
贾浩提问:把论文收录数作为教师招聘、职务(职称)评聘、人才引进的前置条件和直接依据,会怎样伤害学术生态?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副研究员陈波:目前一些高校在引进人才时,会设定明确的论文指标,同时在签订劳务合同中,也存在将论文数等指标列入考核范围中的做法。这种方法导致过去几年,中国学者的论文总数增速很快,但是也出现了少数领域论文质量不高,甚至造假严重等问题。
因此《意见》的出台,希望打破论文唯上的僵化考核体系,更加看重科研成果的实际价值和社会贡献。但要短期内改变这种格局,还面临很多挑战,怎样处理好论文作为指标具有可量化性强的特点,和其他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主观性较强之间的关系,有效避免在招聘和职称评选过程中的寻租行为,需要找到更加科学有效的办法。但可以想到,《意见》出台后将倒逼高校开始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在学术研究导向、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更关注学位论文本身的水平和质量
文件: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