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今日头条

王永利:大型纪录片《村庄故事》小康路上中国农村真实样貌的国家相册

中国日报  2020-12-28 09:28

再其次,彰显了干部群众齐心合力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如延川县乾坤湾镇伏义河村和肥家山村,是驰名中外的延川红枣的故乡。但大枣销路不畅,村民郭海燕尝试用红枣造酒,得到村干部、镇干部和县领导的全力支持,办全各种许可证,开办了伏义河村酒厂,村民卖不出的瘪枣、裂枣他都收,解决了村民卖枣难。酒厂开工之后,酒瓶没有,克服这个困难后,酒如何卖出去成难题。郭海燕求大酒厂给代销,可是大厂因故停产,代销的事泡汤。政府支持西部地区博览会,他免费得到展位,酒虽然卖得不多,但打响了品牌。他和村民想尽一切办法奔小康的劲头,是中国农民内生动力的写照。又如风景秀美的浙江永嘉县岩龙村,村民为了致富,开发旅游,希望打通前往峡谷瀑布群的山洞,同时开展养殖娃娃鱼、种樱桃树。贵州丛江县占里村民试种中药苗等等,因地制宜,绝地求生,百折不挠,终有收获。

人物鲜活,故事生动,刻画呼之欲出的当代农民群像

首先, 生动刻画了倔强不服输的老农民可爱可亲的形象。如福建延祥村的老人官远水,74岁,16岁起种稻。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祖辈留下稻田大面积撂荒,没人种。儿子要把他和老伴接到城里去,他拒绝了。水稻是他的命根子。为了不让鸟、老鼠、野猪糟蹋粮食,他发明制作了各种自动发声装置,如竹筒接水敲铁桶,蚊香点鞭炮。可他最终没斗过动物,粮食几近绝收。老官气不过,生生从老鼠洞里掏回了几筐稻穗。政府给村里通了公路,老官决定下一年再多种上几十亩田水稻。他虽然有点像“唐吉珂德挑战风车”,但这种倔强不服输的精神,是骨子里的中国农民精神!又如陕西肥家山的郝国军,66岁,16岁起务栆,遇到春旱秋涝,老郝的大枣收入只有往年的三成。蔬菜种植也多次失败,但老郝不服输,接着种。为了解决灌溉困难,他希望政府给山上拉上动力电。老郝抓准一切机会跟领导提想法,结果还真有了结果!在政府扶持下,老郝的大棚枣嫁接了新品种,他把三年后的小目标定在了挣十万元钱。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时政>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