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习室成为创业热门,你会为学习氛围买单吗
这些自习室的设计布局大体相同。一两百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几十个座位,并根据不同人对环境的不同需求作了简单划分,比如类似图书馆的开放式书桌和用隔板隔开的独立暗格,以及“键鼠区”和“静音区”等。每个桌子上都有插座和台灯,并设立了独立储物柜。自习室内还设有休息区,另外还提供耳机、打印机、充电宝等常用设备。
一家共享自习室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虽然防疫期间停业2个月,但重新开业后自习室客流稳定,上座率能达到70%,晚上和周末人相对较多,其他时间相对宽松一些。
“寻求自己的独立空间”
“在家里根本没法学习。”正在为求职考试作准备的黄涵告诉记者,最近她每天都会来自习室学习,“共享自习室的学习氛围比家里好,装修、光线、环境都很舒服,在这里学习效率高。”
过去,黄涵也曾到周边学校“蹭”自习室,或去公共图书馆学习。然而,防疫期间很多学校都封闭了,“离我家最近的图书馆根本预约不上”,她只好开始“花钱买座位”,好在共享自习室一小时10块钱左右的收费让她觉得“还能接受”。
北京元气自习室创始人陈苏明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就是因为要学习找不到自习室,后来萌生了创办共享自习室的想法。
分析人士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大幅裁员,而中国应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考研、考证成为提升自我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数据显示,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攀升,2020年共有341万人报考研究生,但全国平均每43.9万人共用一座图书馆,公共自习空间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正是公共资源供给不足催生了中国共享自习室的发展。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