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报 2021-01-11 09:22
可以说,当下的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乐函数信托分析师廖鹤凯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信托想要更加凸显中长期资金供给者的角色,是需要在标准化产品领域占有更多份额的。标准化转型的另一个优势则是降低融资成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现阶段来看,压缩融资类业务已经成为信托公司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不愿具名的信托从业人士告诉记者,2021年对融资类业务规模的压降也是势在必行的。这一点,经过2020的洗礼,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银保监会此前强调,坚持“去通道”目标不变,继续压缩信托通道业务,逐步压缩违法违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巩固信托业乱象治理成果,引导信托公司加快业务模式变革。“这个决心是明确的和坚定的,压降通道业务和融资类信托业务,不仅过去要求压,现在要求压,今后还会要求压”。
另一方面,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家信托公司在资源禀赋、股东实力、业务资源方面各有不同,决心和力度上也存在差异,而创新业务亦非一日之功,如果前些年没有提前布局的话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长期来看,人才依然是信托公司发展的基石,特别是在“非标转标”进程加速的当下。如果要想在标准化领域深耕,必须要打造一只卓越的专业团队并进行长期的、较为深厚的人才储备。
那是否意味着非标人才不再“吃香”了?
对于这样的声音和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困惑,平安信托总经理助理张中朝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新出台的资金信托新规征求意见稿严格限制了非标的规模,也确定了信托为私募的性质,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标人才不再吃香。
“换个角度来看,新的政策有利于信托公司甄别抗风险能力较高的投资人,让市场更市场化,企业更规范化,投资者更专业化。”张中朝进一步指出。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