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1-25 08:52
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贯通后,满洲里成为进入中国的首站。
今天,满洲里市红色展览馆内,有一把笤帚、一个簸箕、一间土房子。这个名为“晋丰泰”杂货铺的秘密交通站旧址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仿佛低声轻语一段隐秘而又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为加强与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联系,开辟了多条通往苏联和共产国际的交通线,其中经哈尔滨和满洲里通往苏联与共产国际的交通线是形成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发挥作用较大的一条线。这条交通线被誉为“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中国共产党许多早期领导人出席共产国际会议或被派往苏联学习、工作,大多由满洲里出境。“哈尔滨到满洲里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了特殊而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个时期,数以万计的旅俄华工途经满洲里回国,带回来许多革命书刊,还将亲身经历的俄国十月革命情况介绍给中国人民,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与发展壮大的步伐。”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铁樵说。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郊区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也是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时刻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据统计,从满洲里出境的六大代表共有92名同志,包括我们熟悉的周恩来、邓颖超、蔡和森、李立三、瞿秋白等人。六大结束后,许多代表经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回国,满洲里又一次担当起了护送的重任。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