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1-26 08:14
【专家访谈】
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中国共产党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创新举措和成功实践。正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对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使得农民运动讲习所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摇篮。如何理解讲习所创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记者专访了百色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翁洁。
记者:农民运动讲习所与百色起义有何关联?
翁洁:大革命时期,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在短短2年时间就成功举办6届,先后培养了近1000名农民运动骨干。广西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1925年从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成回籍后,仿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办学模式,在家乡广西东兰,先后创办了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6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推动左右江地区农民运动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创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大规模培养农民运动骨干,为有效解决制约和困扰广西左右江根据地创建与发展过程中的干部人才缺乏问题提供了成功经验。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为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忠诚担当、奉献牺牲的将帅英才和革命先烈。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学员,绝大部分都战斗在左右江地区,不仅推动了广西农民运动的发展,也为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在学习中成长锻炼,从普通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一步步成长为左右江根据地的骨干队伍。这批经历过战争锻炼和根据地干部教育培训的干部队伍,在长期的革命战斗岁月中,普遍具有信念坚定、百折不挠、奉献牺牲的精神品质,带动了整个左右江根据地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韦拔群在创办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广泛运用山歌与民族语言辅助教学,充分尊重学员主体地位,组织学员上台自己讲,注重激发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这些方式方法的创新都为提升培训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时至今日,农民运动讲习所还发挥着什么作用?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