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2021-01-27 08:21
在87岁老人范国光记忆里,他只在5岁时见过父亲一面,听母亲说得最多的:你父亲是个抗战英雄。
在一位新华社记者寄来的范子侠一次战斗后的合影中,范国光的印象真切起来:“这个清瘦的,就是我父亲。”
自1951年起,范国光用大半生时间,跑遍整个华北地区,女儿范蔚甚至举家搬迁至爷爷战死的地方,只为还原范子侠的一生。
时光穿梭。2020年4月,范蔚一家迎来几位特殊的客人——爷爷范子侠曾经的警卫员的后人。他们同去先辈作战遗址走访,没想到,途中偶遇当年战斗中范子侠借住过的农家的后人李建江。父辈间结下的军民情,今天又神奇地系在了一起。
李建江家至今珍存着范子侠牺牲前留下的遗物,一个瓷碗、一盏油灯和一盏马灯。这三样物件已在李家存放了79年,奶奶去世前一再叮嘱有一天要还给范将军后人。
范蔚陪着父亲到山西阳泉找寻范子侠的战斗足迹,将油灯捐赠给当地纪念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亲情寻找,只为81年前那场壮怀激烈的百团大战。
放下亲情 舍下生死
关于范子侠比较详细的生活和战斗履历,在史料馆、档案馆并不多见,很多资料信息,是范国光和女儿范蔚用腿跑出来的。
1942年,时任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新华日报》撰文纪念范子侠,称他是“模范的布尔什维克,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同年《解放日报》发文悼念范子侠。
范子侠牺牲前是八路军129师新编10旅旅长,曾率部参加百团大战。1940年10月30日,在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中,范子侠率部冲锋,左手腕被子弹打穿。时任386旅旅长陈赓到医院看望,嘱咐他好好养伤。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