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1-02-03 08:07
【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
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里,一条军用毛毯静静地躺在展柜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军毯前,不少观众驻足,聆听着讲解员讲述这条军毯背后的故事。
这条军毯的主人叫杨勇。1937年,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在灵丘县白崖台乡乔沟一线峡谷公路中打响,其中最惨烈的一战在白崖台村老爷庙展开。战斗中,115师686团副团长杨勇带领战士们在老爷庙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肉搏,刀、枪、拳、牙都成了武器。尽管已夺得阵地,但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不断向老爷庙发起反扑,杨勇和营长邓克明先后负伤。
最终,八路军取得了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创造了抗日战争初期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党史研究室退休干部李彪说。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论武器装备、硬件条件等,八路军和日军都是无法相比的,衣服、武器等军需物资都是靠打了胜仗补充的。在缴获的日军战利品中,有1000多条军毯。经师领导决定,凡是在后方医院疗伤的伤病员每人一条军毯,负伤的杨勇也分得一条。
就这样,这条土黄色的军毯陪伴杨勇整整15年,和他一起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