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在红土高原磨砺的红岩英烈

  2021-02-07 08:18

(《红岩春秋》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红岩英烈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中优秀共产党员刘思扬的原型,曾在云南战斗、磨砺。红土高原上留下了他斑斓的革命史迹。

舍优渥生活赴云南办学

刘国鋕,1921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出生在四川省泸县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刘笃初曾担任四川省泸州济和发电厂董事长。刘国鋕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他亲身体验到封建地主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世间贫富悬殊的不公,从而产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1936年,刘国鋕考入成都建国中学,当地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在校期间,他阅读了云南人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以及《思想方法论》等大量启蒙读物,树立了寻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1939年高中毕业后,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系,后因病休学一年。

1940年,西南联大在四川叙永设立分校。刘国鋕病愈后,就近到叙永分校学习。1941年,他随分校迁到昆明西南联大本校。在西南联大求学是刘国鋕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他参加了学校很有影响力的“冬青”壁报社的活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号召革命青年到抗日敌后、到广大农村发动民众,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积极响应。此时,地处滇东北的陆良县县长、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一边在当地开展抗日民主活动,一边派人到西南联大寻找进步教师到陆良办学。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获知消息后,认为在陆良建立党的据点十分必要,经过慎重考虑和权衡,决定派刘国鋕到陆良工作。

当时刘国鋕正面临大学毕业,他的亲戚、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刘航琛在资源委员会早为他谋得职位,但刘国鋕却告知家人要到贫瘠落后的陆良县做教育工作,令亲友震惊不已。他们认为刘国鋕不到政府机关享受高薪厚禄,却跑到“不毛之地”当教书匠,简直不可思议,便用亲情相劝。但刘国鋕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到陆良开展工作。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