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也有“家乡味” 这届年轻人选择“云过年”
“云端”年夜饭,线上“云拜年”
24岁的李阳,老家在安徽定远。参加工作三年的他,决定留在上海过年。
虽然不能像往年那样围坐亲人身旁,享受家的温暖,但李阳觉得并不孤单,前几天还收到企业发放的“留守礼包”。“现在联系太方便了,除夕我打算通过视频方式和家人‘云团聚’,隔着屏幕‘一起’吃年夜饭。”他笑着说,这可能会是很难忘的经历。
上海、北京、深圳等多地推出了年夜饭单人套餐。饿了么平台显示,进入腊月后,“年夜饭”搜索量同比上涨了4倍,参与供应年夜饭套餐的门店激增260%。
对年轻人来说,视频和语音连线将是今年最主要的拜年方式。距离远了,形式变了,但亲情和祝福不减。“云拜年”会让这个春节更特别。
不少互联网企业也摩拳擦掌,推出“云过年计划”等新媒体创意互动产品。人们可以通过各类小程序、App“云聚会”,还能利用“AI拜年神器”和“群聊炸屏表情”等,向亲友花式拜年。
线上充充电,“云游”也精彩
“多挣点钱”是东莞市凯格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廖展君留下过年的最大动力。他告诉记者:“5天除了工资,能额外多挣2000元,很划算。要是参加培训拿了证,还有补贴。”
在广东东莞,不仅企业安排了各种暖心举措,春节期间,政府还专门针对年轻产业工人推出“全民K歌”线上比拼,同时免费开放1000门线上课程,鼓励大家“云学习”,最高发放1000元/人的培训补贴。
2020年刚参加工作的黄静,则打算留在北京过年期间逛“线上庙会”感受年味,另外利用网上丰富的文化产品给自己充充电。
北京市西城区推出云庙会、云演出、云游览等线上文化服务,吉林开展348个线上公益文化项目,重庆等多地启动“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活动……此外,各地还在“云端”推出了丰富的线上图书和培训资源,满足假期“宅生活”的多样需求。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