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国尔忘家:凭割断愁丝恨缕

  2021-02-23 09:0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撰出版的《毛泽东传》也记载说,1923年9月,毛泽东由上海回到湖南。“这次回湘,毛泽东和杨开慧仍住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二十二号。开慧上有老母,下有孩子,负担很重,生活清苦。毛泽东回来后她格外高兴。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毛岸青也于十一月降生了。可是刚住了三个月,毛泽东就接到中共中央的通知,要他离湘赴上海。临行前,毛泽东强抑感情,作《贺新郎》相慰。”

《毛泽东年谱》和《毛泽东传》所引的作品文本与《人民日报》发表的手迹相同。现在通行的这首词,都以该手迹为底本,只是订正了手迹中的笔误,如“前翻”订正为“前番”,“环宇”订正为“寰宇”。

1992年12月出版的《中国风》创刊号刊载了该词的另一幅手迹,是毛泽东1937年在延安书赠丁玲的。同《人民日报》发表的手迹相比,它的词牌名为“贺新凉”;“苦情重诉”为“惨然无绪”;“前翻”为“前番”;“人有病,天知否?”为“曾不记:倚楼处?”最后四句则是“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巢珠树。重感慨,泪如雨”。这幅手迹时间更早,可能更接近于毛泽东最初创作的原稿。

这份手迹印证了美国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在她所著《中国的战歌》中的记述:“有时他(毛泽东——引者注)引述中国古代诗人的诗句,或者背诵他自己的诗词。有一首是怀念他第一个妻子的。她已经由于是他的妻子而被国民党杀害。”吴正裕主编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版)也写道:“白黎在《中国行——记史沫特莱》一书中记载:‘毛主席……也满怀深情地讲述了他和杨开慧的爱情。讲述完,毛主席还低声吟了一首怀念杨开慧的诗。’”史沫特莱是1937年春由丁玲陪同从前线回到延安的。可惜史沫特莱没有明确说明词的具体内容,笔者猜测极有可能就是丁玲珍藏的这首《贺新凉》。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