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

朱雅频:深化首都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以检察自身高质量发展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法治频道  2021-03-10 14:30

朱雅频:就是坚持检察机关宪法定位,把执法监督办案作为检察机关的基本履职方式和主要公共产品,锚定“增强首都检察供给体系与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适配性”目标,遵循“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结构调整是重点”的要求,着力破解检察产品“供给不足”“质效不高”“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把补短板、强弱项、调结构、增优势作为推进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把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作为首都检察机关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要任务,不断提升检察供给体系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履职能级,推动将检察要素资源配置到与职责担当要求相适应的领域与环节,不遗余力推进检察业务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和检察监督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自觉以检察机关的自我革命来推进把检察制度优势转化为首都治理效能的社会革命。

数量是基础 质量是关键 结构调整是重点

人民网:作为推进首都检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结构调整是重点”具体有哪些要求?

朱雅频: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追求检察执法监督办案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有机统一,需要我们转变理念、调整结构、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突出质量取胜价值取向。“数量是基础”,就是要以各项检察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加以考量,以“法律授权必须为”的理念,在“履行法律制度赋予的检察职责一项也不能缺失”上提升政治站位,在执法监督办案数量上,既做增量文章,也做减量文章,一增一减,体现检察高质量发展。“质量是关键”,就是要在丰富执法监督办案质效管控的“工具箱”上下功夫,落实好公开听证、以司法责任终身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为核心的业绩考评机制等,决不能只守住形式“不违法”底线,而要追求体现实质正义的内心法。“结构调整是重点”,就是要把“四大检察”业务结构比、案源结构比、执法办案和监督办案结构比作为考量检察职能发挥是否全面协调的评价考核指标,让“结构”要素与“格局”要素一样成为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诠释“没有格局就无从支撑高质量发展,不讲求结构合理同样无法成就高质量发展”。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