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激情岁月:万类霜天竞自由

  2021-03-18 16:49

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年轻的毛泽东同志,‘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既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仰天长问,又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浩然壮气。”

关于毛泽东写《沁园春·长沙》的背景,《毛泽东传》解释为“回想当年风华正茂的师范生生活”,这显然是过于简单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是青年毛泽东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蕴涵非常丰富,可以从多个层面解读。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句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是一个气壮山河的诘问。只有理解了其中深意,才能领略这首词的意境,也才能真正读懂青年毛泽东的宏大抱负。

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自古士人就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毛泽东生于乱世飘摇之际,“长夜难明赤县天”,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疯狂蹂躏,内遭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毛泽东自幼怀有忧国忧民之心,具有强烈而厚重的忧患意识。这是毛泽东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的不竭动力,不断激发他奋发图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这种忧患意识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的政治倾向和思想意识,也深刻地影响着毛泽东的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

1921年年初,毛泽东把新民学会的宗旨由“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改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不仅是新民学会的宗旨,也成为毛泽东毕生的追求。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各种新思潮、新学说传入中国,青年毛泽东都深浅不同地学习过、研究过,有的还认真地实践过。他最终选择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还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现成方案。“谁主沉浮”的诘问,体现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凝聚着对国家命运、革命道路的深刻思考。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