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毛泽东因何为他三次题写碑文

学习时报  2021-03-19 08:19

原标题:毛泽东因何为他三次题写碑文

  号召激励边区军民团结战斗,夺取全国革命最后胜利

1943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在子长县城瓦窑堡修建子长陵。1946年子长烈士陵园竣工。2月,在谢子长牺牲11周年时,将谢子长灵柩由枣树坪迁葬于子长陵,在延安、子长县枣树坪、瓦窑堡三地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在公祭活动前后,中央领导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以及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多位领导人为谢子长题词。2月28曰,距1939年两次题词不到7年,毛泽东第三次为谢子长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赴后继打倒人民公敌蒋介石”。

毛泽东为什么会再次为谢子长题词呢?这不仅仅是因为谢子长陵园的落成纪念,而是有着更深刻的含义,恰如毛泽东在1944年为张思德牺牲发表的《为人民服务》讲话中强调: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谢子长陵园落成之时,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刚刚取得胜利,举国一片欢腾,以为和平的日子终于来临。中共中央及时提出了反对内战、和平建国的新主张。然而国民党却频频调动兵力,图谋发动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为了制止内战,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亲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签订双十协定。但蒋介石谈判只是拖延时间用来部署兵力,加紧准备全面内战。至1945年12月初,用来进攻解放区的总兵力已达190万人以上,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毛泽东的题词正是通过纪念根据地创始人谢子长,激励和号召边区军民团结起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坚决自卫,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夺取全国革命最后胜利。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三次为谢子长题词的碑文依然矗立在子长烈士陵园里,与民族英雄英灵浩气长存、名垂千古。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