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 2021-04-08 09:32
近期证监会集中公布29份券商罚单,基本与投行有关,其中又以IPO业务为主。监管部门发现,保荐机构存在对发行人核查不充分、内部控制有效性不足、未勤勉尽责督促发行人等问题。涉及券商既有头部保荐机构,也有小券商。相关保代受到监管谈话、警示函等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更有保代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回顾高盛等外资大行百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投行要想打造“百年老店”,与其文化积淀密不可分。
提高专业能力,培养专业精神,是投行最基本的职业要求。去年以来,交易所屡屡指出部分投行IPO申报材料粗制滥造,频频犯下常识性错误,令其专业形象大打折扣。比如表格与正文数据不一致;招股书套模板时出现“乌龙”,张冠李戴;更有保代被监管发出关注函后仍出现错漏。
专业精神核心在于责任感。遗憾的是,有从业者未能勤勉尽责,在执业过程中“偷工减料”。曾有业内人士指出,为加快项目进度,有投行与发行人抱着闯关心态,申报的项目不少是“半成品”,暴露出违规行为。比如对于发行人相关事项核查不充分;未披露重大合同;未清理发行人的历史问题;未披露具体的关联交易或代持情况。这可能一时可以帮助客户浑水摸鱼,然而一旦被发现,发行人也难逃被罚后果。此外,信披质量低下也是一种对投资者的失责。有部分券商在IPO监管从严后才在内部强调“应披尽披,不得隐瞒或挤牙膏”。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