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21-05-27 09:50
立足实践,总结经验,充分诠释中国金融的特色所在。张晓晶认为,中国金融学应聚焦这些不能被西方主流金融理论所充分解释的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并从中提炼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新概念、新论断,推动新时代金融理论的创新发展。
扎根历史积淀吸收营养 发挥传统经济金融思想的宝库作用
一直以来,人们常常困惑于“中国古代丰富的货币金融实践未能产生影响深远的货币金融理论”这一现象。对此,张晓晶表示,尽管我国传统经济金融思想在系统化、理论化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但却不乏真知灼见。
“回溯历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与传统沉淀为中国金融学的底色。例如,凯恩斯在1912年为《孔门理财学》所作的书评中就曾花了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来转述中国的货币制度和思想,并指出中国学者很早就懂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和货币数量理论。”张晓晶介绍说。
不仅如此,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及的中国人是王茂荫。王茂荫于十九世纪中叶提出发行可兑换的钞币以缓解财政危机,对此马克思是赞同的。马克思曾说过:“如果纸币以金银命名,这就说明它应该能换成它所代表的金银的数量,不管它在法律上是否可以兑现。一旦纸币不再是这样,它就会贬值。”
“著名货币史专家彭信威也指出,汉代法家的货币国定说可以认为是早期的货币理论,这种学说和近代克纳普等人的学说很接近。如果进一步延伸,它甚至可以看作是当前非常时髦的现代货币理论的鼻祖。”张晓晶指出。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