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时政频道 2021-06-05 14:04
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主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应采取哪些举措?人民网邀请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目前,工业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同时伴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工业领域对碳排放总量仍有一定需求。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方案?对此,生态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研究院副院长严刚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首先要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
“可以看到,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能源消费在一段时期内还将保持刚性增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严刚指出。
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仅有30年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60年到70年。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完成低碳转型的加速度更大,即我国面临着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幅度更大的减排要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严刚指出,“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要以各地区战略定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以及各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潜力和能力等为依据,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发展需求、产业链间关系、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特点等因素,统筹确定地区、行业梯次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任务。”
不仅如此,还要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要辩证统一看待我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碳达峰的时间和峰值直接影响未来碳中和的加速度和难度,需要在碳中和的路径轨道上科学谋划碳达峰行动,要避免碳达峰变成‘攀高峰’。”严刚指出。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