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今日要闻

野生动物不时“进城”,我们如何和谐相处?

新华社  2021-06-06 08:36

与此同时,貉的习性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从独居到群体活动,从昼伏夜出到昼夜都活动,从怕人到主动接近人。“最大的改变是它们对人和人类世界的态度。”王放说,“过去隔着三四米远看到人马上就跑,但如果出现主动投喂等行为,它们会主动追着人要食物,这就有可能惊扰到老人和儿童。”

↑貉在城市小花园里。(王放提供)

貉在上海的变化,与野生动物在全球其他城市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王放举例说:“比如欧洲的赤狐、美国的美洲黑熊和浣熊,都呈现出了快速城市化的特点,貉的变化方向是我们能预料到的,但变化速度之快让我们吃惊。”

它们为什么会“离家进城”?

野生动物为什么要离开原本生存的环境进入城市?王放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迁移是野生动物的本能需求,没人能把野生动物限制在保护区里,动物迁移目的包括但不限于食物、水源、配偶、躲避天敌、寻找更好的栖息地。

“然而大家容易忽视的是,当栖息地变得破碎之后,很多动物失去了迁移的机会和迁移的能力,再次恢复迁移行为往往需要几十年去探索重建。包括亚洲象在内,很多物种都在经历这个过程,它们会试错、会冲突、会跑到看起来‘不该去’的地方,但是这些过程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王放说。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社会>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