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21-06-09 08:11
比如,司法行政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法律援助资金使用、案件办理等情况;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法律援助服务质量标准,通过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定期进行质量考核;律师协会应当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律师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考核管理等。
佟丽华认为,当前一些法律援助案件服务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办案律师执业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实际上,一些法律援助案件情况复杂,恰恰需要一些长期深耕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去处理。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专业化程度,培育更多专业法律援助机构和专业从业人员。
北京市广森律师事务所主任杨汉卿建议,建立分专业的法律援助律师库,避免让律师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办案,通过更精准的服务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群众对法律援助工作更信服。
完善机制保障
应该看到,和其他领域律师相比,承办法律援助案件的律师待遇相对较低。
“虽然中心的办案补贴和日常保障费用都能落实到位,但是补贴标准相对较低,资金发放也比较慢,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律师的办案积极性。”林吉山说。
对此,草案二审稿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将法律援助相关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进法律援助均衡发展。同时,规定法律援助补贴标准实行动态调整,法律援助补贴免征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莫纪宏表示,法律援助本身是公益性质的,缺少政府财政的支持,从业者就要自己负担支出费用,久而久之就可能难以为继。通过制度来强化法律援助工作的保障水平、减轻法律援助机构和服务者的纳税负担,能够更好地调动从业者的积极性,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杨汉卿说,在具体办案中,律师会见、开庭、参与值班等都有一定的开销,建议要进一步优化资金保障方面有关规定,细化税收优惠等措施,提升从业人员的保障水平。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