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共建共享“万命互联”的生命时代

——纪念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

来源:人民网  2021年06月22日16:46

过去一年多,我们参与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已充分显现了检测和预防的重要性。诞生于抗疫的华大高通量核酸检测实验室——“火眼”实验室,目前在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了80余座,成为了全球抗疫的“前哨”。疫情之后,我们更希望将抗疫成功经验,应用到其他可以防控的疾病上去。我们的梦想就是把“火眼”实验室这样工程化、系统化的核酸检测方案,应用到千千万万百姓的出生缺陷防控、宫颈癌和肠癌早筛等公共健康问题的解决上。

如果病因明确的重大疾病筛查(比如唐氏综合征、耳聋、宫颈癌、肠癌等)也能像新冠防控一样,检测通量从每天百例,提升到每天万例、十万例,让检测通量升上去,检测价格降下来,就能及早实现重大高发性疾病早筛的全面覆盖。只有早筛查、早发现,将生命健康的重心从“精准治疗”前移到“精准预防”,才能实现精准健康,显著提升人均期待寿命并大幅降低社会卫生总负担。

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实践发展的背后,核心推动力是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十六世纪以来,生命科技已经历了两次划时代的重大革命。从十六、十七世纪显微镜的发明和改进,到1859年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人类对细胞和遗传的认知从欧洲开启,中国而后加入追赶的队伍;从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到2000年六国科学家共同完成人类基因组草图,欧美依旧引领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国参与并实现同步。

如今,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指引下,生命科技正在经历第三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时空组学。它是一个全新的方法,把时间的、空间的基因变化和生老病死的过程,用大视场亚细胞分辨率的方式呈现出来。相比国际上同类技术,华大的时空组学技术是全世界罕见地能同时实现“亚细胞级别分辨率”和“厘米级全景视场”的技术,并可以实现基因和影像的同步分析。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