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字里行间家国情(微观)

人民日报  2021-07-22 05:40

信札,是读懂历史的一道入口。广东河源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珍藏的阮啸仙烈士的家书,感动了无数观众:“我简直不知道你今年已经是十三岁,还以为是在广州兰苑住时一样童稚呢,其实在那时我也不知道你多少年纪。这样对于自己儿子不相关的父亲,说起来真难为情呀!爱儿!你不要怨恨我这不尽职的父亲……”

在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下,阮啸仙与儿子聚少离多,写信时距上次相见已是7年。纸短情长,薄薄几页泛黄的信纸,充满了父亲对爱子的深情,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国家”的革命风范。

“不尽职的父亲”,是一位尽职尽责、为理想信念奉献和奋斗终身的中国共产党员。无论是大革命时期领导农民运动,还是设定“六不准”原则,在中央苏区卓有成效地开展审计工作,阮啸仙始终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几封家书,成为阮啸仙留下的珍贵精神财富。

革命烈士的家书中,有家国情怀,有缱绻情意,有静水流深,都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红岩》中“蓝胡子”的原型蓝蒂裕烈士,英勇就义前在一张烟盒纸上写下对5岁儿子的期望。一字一句,满怀革命必胜的豪情,也深藏感人至深的温情。“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牺牲的!”赵一曼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儿子的歉疚与期望。一封封沉甸甸的红色家书,是战火纷飞年代的一首首生命赞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