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12-08 08:47
夏于钧(右一)正在参与吉本岗拉康的修复工作。 (本文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吉本岗拉康建筑内部的壁画。
在西藏拉萨,从大昭寺出发,穿过八廓街古老街巷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就会到达小昭寺,旁边便是被称为“吉本岗”的生活社区。这里因清代古建筑“吉本岗拉康”而得名,作为拉萨现存的唯一一座坛城结构古建筑,吉本岗拉康的修缮工作一直引人关注。
修复团队中,“90后”建筑师夏于钧是个海归,他毕业于英国伯明翰设计艺术学院,从2016年来到拉萨后,夏于钧花了3年多时间,重新雕琢这座古建筑的每一个细节。
拂去尘沙,当光影透过这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斑驳的壁画仿佛在静静地诉说。夏于钧意识到,他应该留在这里,“聆听”这些藏地古老建筑历史深处的回响。
邂逅拉萨
“年轻一代如果想要了解西藏的古建筑,过语言关是很关键的一步。建筑构件中的许多词汇都是从藏语创造而出的,有它独特的定义。”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院原总设计师木雅·曲吉建才的这番话,被当时还未常居拉萨的夏于钧深深记在了心里。
为了补上藏语言文化这一课,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活习俗,夏于钧决定定居拉萨,重新梳理自己的学术体系。
他对藏族文化的向往由来已久。去英国留学前,这个苏州小伙儿就曾千里迢迢赶到稻城亚丁,走过川西,又走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县。藏区壮阔的景色、古老的建筑、甚至是随风舞动的经幡都令他难以忘怀。攻读硕士期间,夏于钧进一步对喜马拉雅古建筑产生了浓厚兴趣。毕业回国后,他去上海工作了两年,2016年底,在一位正在西藏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朋友介绍下,夏于钧决定到西藏工作,在这片雪域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