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2-01-11 17:29
2021年,全国“扫黄打非”战线发扬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意志,紧紧围绕主线、聚焦重点难点、狠抓专项整治,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传播行为,以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网上清理和网下打击、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2021年,全国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1500万件,处置淫秽色情、凶杀暴力以及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等网络有害信息1900余万条,对网上网下文化垃圾来了一次“大扫除”;共查处“扫黄打非”相关案件1.3余万起,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相关部门挂牌督办重点案件374起,对违法犯罪活动形成了有力震慑。事实再次证明:淫秽色情等各类有害信息危及公共利益、挑战社会底线,大力加以治理满足广大群众期盼,符合社会根本利益。
网络是“扫黄打非”主战场。尽管不良信息治理不分线上线下,但在互联网产业欣欣向荣的当下,传播贩卖网络色情信息的现象更加隐蔽,给日常监管带来新的挑战。从网络游戏的“软色情”内容,到“阅后即焚”的不良应用,再到视频平台的淫秽表演,相关不法行为出现产业化、专业化现象,荼毒了绿色健康的网络氛围。2021年,相关部门坚持打击与治理并重,一方面对不法行为“露头就打”,加大处罚力度;一方面对网络直播、社交平台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治理,促进规范发展。疏堵并治,确保“扫黄打非”不留死角。
保护青少年是“扫黄打非”的重要职责。未成年人处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不良信息缺乏辨识能力,“黄”“非”内容容易腐蚀青少年身心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对相关犯罪行为保持“零容忍”,清理儿童“邪典”视频等有害信息,坚决遏制有害文化向未成年人渗透。此外,从举办“绿书签行动”,到开设“护苗”工作站,都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良好习惯,自觉远离不良信息。只有让优质内容的“大树”愈发茂盛,不良信息的“杂草”才不会有滋长的空间。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