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财经滚动

中国航天,向未来!

光明日报  2022-02-24 08:58

《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日前发布,除了系统介绍2016年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的重大工程和科学应用外,也介绍了未来5年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内容。“中国航天重大工程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介绍,15年前启动的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到了收官收尾和正常运营应用阶段,现在正在规划实施未来15年新的重大工程、重大任务,“中国航天过去更加注重空间技术推动,新时代我们更强调以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研究的新发现来引领技术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哪些亮点值得期待

运载火箭形成陆地、海上多样化的发射能力,5年来共实施207次发射;

中国空间站建造全面实施,6名航天员先后进驻,开启了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背巡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

天问一号实现中国航天从地月系到行星际探测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

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形成体系能力……

5年来,重大工程的实施,对我国空间科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带动作用。

比如在历史演化方面,“通过对月球浅层结构的研究,对月球的演化历史,特别是在地质方面,取得了新的认知。”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刘继忠介绍,通过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分析和研究,把月球地质活动时间轴从原来大家认为的30亿年推演到20亿年,也就是说月球年轻了10亿年左右,“这些对月球的认知,包括对月球地貌的演化,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刘继忠表示,从物质能量来讲,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了新的月球深部物质类型,同时也发现迄今比较精确的宇宙射线能谱精细结构;从空间环境来讲,通过几年科学研究,对月球粒子辐射剂量有了新的认知,得到了新的数值。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财经>财经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