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财经滚动

中国新药研发力量晋升第二梯队,“十四五”如何更上层楼?

科技日报  2022-03-02 09:21

临床资源需要得到更充分利用

在我国的新药研发链条中,临床医生习惯于从临床一期开始或晚于临床一期才加入进来,这使得新药研发从源头上就难以充分满足临床需求,也使得我国新药研发原始创新力度不足。

“中国的临床研究资源丰富,但临床上会碰到很多问题。” 王辰举例说明,呼吸科需要的一种小分子诊断试剂药在国内没有研发出来,临床上一直使用工业制剂代替,直到近期临床医生与药学专家合作研发,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下面这组数据让人感受到更直观的差距。“我国每年住院的人次约为2亿,平均住院日若按8—10天计,总计为16—20亿床日数,这些都是较为精细的可研究素材。”王辰表示。然而,面对如此庞大的临床研究数据,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数据研究结论。在全球的注册临床研究中,我国的注册研究数仅占3%左右。

相关专家表示,面向“十四五”,应着力完善产学研用体系,提高医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水平,充分激发临床医生发掘临床需求的意愿,更深度地融入到医药研发的完整生态链条中。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是发展方向

“随着新的药物研究实验技术不断发展,比如多组学的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DNA编码技术、结构生物学的技术等都产生了海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挖掘将高效推动我国创新药物的研究。”陈凯先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药物研发效率。

资料显示,默克、强生等多家跨国药企已经与AI企业合作新药研发。有观点认为,未来3—5年内,没有经过AI驱动模型研究的候选药物,将无法进入临床试验。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