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

人民体谈:从“超人”到“常人”,冬奥场馆的可持续之道

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2-03-12 16:56

随着一项项赛事的结束,北京冬残奥会已接近尾声。在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佳战绩。这些承载着运动员光荣与梦想的奥运场馆在盛会结束后将会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在北京冬奥场馆的设计之初就有了答案。

一直以来,奥运赛后场馆利用都是世界性难题。然而,中国在冬奥会场馆兴建之初便重点考虑如何解决赛后再利用问题。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利用计划是在赛后真正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服务于广大人民的冰雪运动。正如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总规划师张利所说,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要让场馆从为“超人”即专业运动员服务转向为“常人”服务。

服务于冰雪运动却不局限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场馆的独特设计为赛后场馆的再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对于普通冰雪爱好者来说,专业性强危险性高的专业赛道并不适合。对此,北京冬奥设计师们充分考虑了普通冰雪爱好者的运动需求,力争在保证场馆专业性的同时,也能满足广大冰雪爱好者的冰雪体验。以“雪游龙”——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为例,赛道预先设计建设了青少年出发口,培养青少年滑行;在380度螺旋弯北侧设置一大众体验出发口,将赛道垂直落差由专业运动员的121米降至40多米,虽降低垂直落差却不降低滑行体验,有利于保障普通滑行者安全。而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的“冗余设计”(即余度设计技术),在大跳台和标准跳台的两侧都做了自上到下贯通的台阶,更是基于赛后综合利用的考量。赛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将继续承担冬季滑雪、夏季徒步等户外运动,让民众获得更加完整且丰富的运动体验。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