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2-03-25 20:02
近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中向社会公开2022年部门预算,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压减支出成为鲜明主题词。
财政支出的范围和用度,反映着国家治理的基本理念。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工作的一条主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如是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要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明确,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重点保障刚性支出、急需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下降2.1%。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三公”经费支出压减了,更多资金便可以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数据显示,2021年中央本级支出继续负增长,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8%,节省资金用于增强地方民生财力保障,使基层落实惠企利民政策更有能力更有动力,兜牢兜实了基层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底线。用“紧日子”换取“好日子”,用“三公”经费的“减法”助力民生福祉的“加法”,朴素的辩证法,彰显出深沉的为民情怀。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风,已然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财政工作理念。
坚持过“紧日子”,是锤炼作风的练兵场、检验初心的试金石。坚持过“紧日子”,量入为出是前提,改进作风是保障。从坚决严控新建楼堂馆所到严禁铺张浪费、不得搞形象工程,再到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一系列底线、红线要求,绷紧了党政机关的作风之弦。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社会,中央和国家机关理应走在前、做表率。各中央部门严控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为全国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杆和榜样,为全社会涵养崇清尚俭、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做出了表率。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