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2-03-30 13:34
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鼓励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做好与现有支持政策的衔接,结合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强化产品和服务创新,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入当地成为新市民,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目前约有3亿人。这些新市民进入城市后,希望能在城里就业创业、租房买房,他们的父母子女要在城里就医就学,对相关的金融服务有着强烈的需求。如何为新市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成为摆在金融业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金融机构自身来说,应该加快转变服务理念,积极贴近、主动了解新市民的金融服务需求。客观上,流动性大、信用信息缺失、金融需求差异大等因素容易让金融机构在服务新市民上打“退堂鼓”,但这也指明了金融业努力开拓的方向。以缺乏信用信息为例,由于新市民在城镇居住时间较短且缺少有效抵押物,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识别其信用水平。对此,《通知》支持金融机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多维度科学审慎评估新市民信用水平”。监管部门也将积极推动各地出台配套政策,推进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在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降低对抵押物的依赖,更精准地识别客户。
从金融产品设计来说,要根据新市民的金融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例如,新市民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创业就业的保障极为重要。《通知》支持地方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将新市民纳入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范围。再如,部分新市民长期从事体力工作,健康医疗保障必不可少。《通知》支持保险机构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加强保险产品创新。提供更精准、更优质的金融等公共产品配给,会为新市民创造更稳定、更有归属感的社会环境,也将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活力与生产力。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