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2-03-31 08:38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在城市依然存在运动场地“一位难求”的困境。那么,怎样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难题?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在3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对相关问题作了解答。
区域协调,标准衔接,配置更均衡
“从过去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时,还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在城市里面,群众往往是‘一场难求’‘望价兴叹’,但是在有些地方,比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不同程度有所闲置。”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说。
面对体育健身资源不均,《意见》传递了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务资源的理念,针对不同规模的城市,提出差异化的全民健身发展路径,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延伸,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欧晓理表示,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一个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当前一些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对于这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不能忽略和遗忘。我们将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引领,推动城乡服务内容和标准统一衔接,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欧晓理分析,“例如不少地方具有发展户外运动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将指导这些地方充分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为绿水青山赋能引流,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助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