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 2022-04-07 14:36
考古工作队成员在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开展挖沙、筛沙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兴军 摄)
一件件令人惊喜的出土文物,不仅揭示了唐代烽燧基本格局、还原了戍边将士当时衣食住行等方面诸多细节,也明确了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在唐代时的名字——沙堆烽。
俯瞰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发掘现场(2021年12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胡兴军 摄)
沙堆烽修筑于沙堆顶部东侧,由三层或四层土坯夹一层芦苇草、中部夹放胡杨木垒砌而成。在其西侧黄土中,采用“减地法”掏挖修筑有三间房屋,内有凉炕、灶、柱洞等遗迹,专家初步断定,这是当时的营房。
沙堆烽南侧有土埂、踏步、木栅栏、水塘等遗迹。“水塘中部深,边缘浅且规整,这种水塘,后人称作涝坝水,在西北地区广为沿用。”沙堆烽考古项目领队、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认为,水塘的发现,解开了唐代戍边将士、牲畜饮水水源的谜题。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内发掘的水塘(资料照片)。新华社发(胡兴军 摄)
在遗址旁一处背风向阳的斜坡上,考古人员发现一个被沙土掩盖千余年的物品堆,里面埋藏了大量的纸、木、纺织品等遗物,专家惊呼发现了“一座小型档案馆”。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胡兴军(左一)与队员整理出土文书(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玉生 摄)
从中还出土了麦、粟、黍、枣核、桃核、杏核等大量农作物标本。“可以发现,这些是戍边将士的主要食物类型,不过,当大量鱼骨、渔网及保存完整的木兽夹被发现后,我们猜测当时食物可能有短缺的情况,需要通过捕鱼猎兽来进行补给。”胡兴军说。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