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

余国琮:干世界一流事 做隐姓埋名人

光明日报  2022-04-10 08:00

20世纪50年代,我国炼油工业刚刚起步,精馏技术是其中关键。9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要经过精馏这一加工过程,其能耗占生产过程总能耗的比重高达40%至70%。余国琮敏锐发现这一产业的重大需求,开始进行化工精馏技术领域的科研攻关,并带领学生在教研室建立了我国第一套大型塔板实验装置。此后,余国琮发现并提出精馏工艺和设备一体化这一重大工程科学命题,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大型精馏塔流体力学理论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他以三十岁出头的年龄被评为二级教授。到了60年代,天津大学选出了十八位年轻有为的教授,他又成为天津大学著名的“十八罗汉”。

余国琮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指导的团队迅速实现了精馏技术的产业化,创造了为企业服务的从研究到试车生产“一条龙”模式,先后改造或新建的工业精馏塔已过万,直接带动了我国石化、轻工、环保等行业精馏分离技术的进步。目前,石化工业全行业80%以上的精馏塔均采用了该项新技术;在炼油常减压精馏领域,解决了我国千万吨炼油中超大型精馏塔的设计问题,国内技术市场覆盖率达90%;在空气产品分离这一重要领域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完全取代了国外技术。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赵金铎最感念余国琮传递给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余先生总是鼓励我们,‘二战后,美国的化学工业发展较快,但中国在基础研究的多个领域仍有机会,应该有信心迎头赶上’。经他改造的进口蒸馏设施,炼油过程中石油产品拔出率能提高1至2个百分点,仅这一项就可为企业每年增加数千万元效益。”余国琮在现代精馏技术领域的深耕,不仅使我国化工分离技术实现了更新换代,还让我国在精馏技术领域跨入了国际先进国家行列,他以科学家的战略眼光守护着“国之大者”。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