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热点动态

性格测试有没有一劳永逸的人生终极答案?

光明日报  2022-04-12 08:16

换句话说,性格测试是否准确勾勒出了“现在的我”已变得不再重要,只要描摹出的是“理想的我”就足矣。极简而积极的自我评价,天然具有刺激传播的基因。它让人们高效率完成对一个人贴标签的过程,找到并识别出属于自己的圈层,并以性格测试提供的“标签库”构建出围绕自身的人际关系网络。

也许,对年轻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有趣的分类测试游戏,正如过去长盛不衰的“星座”一样。不过,因为性格测试深度嵌入职场招聘——据报道,不少公司都会将性格测试用在招聘程序中,国内一些高校将MBTI测试纳入就业指导,这就让人不得不对其隐含的“性格也分三六九等”的预设保持警惕。

在社交网络上,围绕性格测试的不同性格类型的鄙视链已经形成并不断固化。性格本无高下之分,然而有人仍得意于自己“拥有”处于性格金字塔顶端的性格,并将之与高能力、高职位相关联。而围绕性格的这种隐形“算法”,正是这类游戏本身所暗示和强化的。更重要的是,这种提取自社会经验的“算法”,正加深一些社会偏见和歧视。在网传的性格金字塔中,善于思考的INTJ性格处于顶端,并被冠以“军师”之誉,而在金字塔庞大的底层,则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保护者”的ISFJ性格,比如“照料者”。这与我们熟悉的“内向=没出息”“外向=探索”偏见何其相似。

性格的匹配,确实是人们在选择伴侣、职业和生活方式的一个参数,但它远没有重要到可以决定一切的程度。作为一种娱乐或消遣,性格测试对于不少人来说,或许是纾解焦虑、“润滑”社交的一种方式。但认真就输了。

对于个体来说,就算有人朝着符合理想自我的测试结果一路奔去,并成功实现了“自我预言”,似也无法信誓旦旦地评判性格的决定力到底几何。毕竟,在这个过程中,对复杂性格和生活经验的理解被遮蔽了。而对以科学管理之名而大规模使用性格测试的用人单位等“甲方”来说,当然也应不拘一“格”降人才。

性格测试里,没有你想要的一劳永逸的人生终极答案。

(原文标题:你会做性格测试吗)

上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