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旧档

柑橘:水果中的“名门望族”

北京日报  2016-12-28 14:57

3.明清开启柑橘商品时代

我们常见的柑橘种类有柑、橘、橙、柚、金橘(金柑)、柠檬、代代、香橼、枸橼、佛手、枳等,其中“柑、橘、橙、柚”的分类,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时期的古籍《异苑》中。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两部很值得一提的著作——《襄阳耆旧传》和《荆州记》,其中就有与柑橘相关的记载。《襄阳耆旧传》记述了汉末丹阳太守李衡,生前种植柑橘千余株,留给不治家的妻儿作家产,临终叮嘱儿子:“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绢匹,亦当足用尔。”后人称柑橘为“木奴”“金奴”,都是从这儿开始的,反映了柑橘在古代的经济价值。

《荆州记》记载:“宜都郡旧江北甘园,名宜都甘。”(甘即柑) “橘州(洲)在郡南四里对南津,常看如下。及至夏水怀山,诸州皆没,橘州(洲)独存。”由此可证明,早在1500多年前,湖北宜昌地区的柑橘生产已具相当规模,且培育出了闻名遐迩的“宜都柑”。人们都知道湖南长沙湘江边上的“橘子洲”,却鲜知最早的橘洲在三峡峡门之外不远的江州,连江中的沙洲都建成了橘园,其繁荣景象可以想见。

到了唐宋时期,全国柑橘种植范围已经和现代种植范围大致一样了。宋代欧阳修等撰著的《新唐书·地理志》中,列举了我国南方盛产柑橘的地方都要向朝廷纳贡柑橘。南宋韩彦在世界第一部柑橘专著——《橘录》中,几乎用了五分之三的篇幅记载了27种柑橘。《橘录》中对柑橘嫁接技术也作了详细记述:“取诸柑之佳与橘之美者,经年向阳之枝以为砧。去地尺余,留锯截之,剔其皮,两枝对接,勿动摇其根。”

明清时期,柑橘业已发展到商品生产时代。清代著作《南丰风俗物户志》中记载了江西南丰等地整个村庄“不事农功,专以橘为业”。清代施鸿保在《闽杂记》中记载了福州城外“广数十亩,皆种柑橘。” 清代吴震方在《岭南杂记》中记载:“广州可耕之地甚少,民多种柑橘以图利。”

4.葡萄牙人曾称“中国苹果”

喜爱柑橘的人类,不但选出柑橘家族中味道独特的个体进行嫁接繁殖,还带着它们远渡重洋,出国“深造”。于是,柑橘家族各种奇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一些品种得到发扬光大又回到它的原生地,成为国人舌尖上的最爱。

据考证,关于柑橘家族走出国门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日本和尚田中间守来中国浙江天台山进香,带回柑橘种子,在日本鹿儿岛、长岛栽植,经变异选择而成“温州蜜柑”,又称“温州蜜橘”。如今,南至澳大利亚、新西兰,北达俄罗斯黑海沿岸的许多地区,都分布着温州蜜柑。目前日本仍是世界上温州蜜柑产量最多的国家。

在英语中,柑和橘被总称为“曼达宁”(Mandarin),其原意就是“中国珍贵的柑”。1821年,英国人来中国采集标本,把金柑带到了欧洲。1892年,美国从中国引进椪柑,也叫“中国蜜橘”,如今,椪柑已成为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的世界蜜橘。而在国外发展壮大的新品种克里迈丁橘,则成为当今世界种植最多的柑橘品种,类似我国的红橘,柔软多汁,甜带微酸。

尽管当今市场上的众多甜橙都以产自美洲自居,但这并不说明它们的老家就在美洲。考古证据显示,至少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就开始种植橙子,直到公元1471年,橘、柑、橙等柑橘类果树才从中国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后葡萄牙人又带到地中海沿岸栽培,当地称为“中国苹果”。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造访新大陆时,橙子才登陆美洲大陆,并且在那里找到了真正的乐土。也有说直到1665年,橙子才传入美国和拉丁美洲。1820年,巴西一个修道院的一棵橙树发生突变,一个橙子里有个小橙子在尾部,同时该树的橙子全是无籽的,因此无法靠种子种植,只能嫁接。1870年,两棵脐橙树在美国成功嫁接,脐橙的世界流行从此起步,即使到今天,脐橙的种植方法仍然只有嫁接。如今,在全世界柑橘类水果中,甜橙占的比例最大,品种也最丰富,达400个以上,年产量约占柑橘类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人们熟悉的甜橙珍品有华盛顿脐橙、四川奉节脐橙等。

现在,柑橘家族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水果盘中的“名门望族”。但世界各地的园艺工作者显然不满足于此,继续致力于通过杂交或者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培育出全新的柑橘品种。有人曾畅想,未来这些技术将会诞生柑橘家族更多新品种,比如不用吐核的橙子,不带苦味的橙汁,更大更饱满的柑橘,甚至能把金橘和橘子的特点结合起来,开发出连皮带瓤一起吃的高档果品。

历史故事

“南橘北枳”真相

“南橘北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原文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说的是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想戏弄他,故意将一个犯人从堂下押过。楚王问:此人犯了什么罪?答:一个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就对晏子说,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偷东西?晏子回答:淮南有橘又大又甜,一移栽到淮北,就变成了枳,又酸又小,为什么呢?因为水土条件不同。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到楚国就偷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喜欢偷窃别人的东西吗?

其实,橘和枳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植物。在植物分类学中,橘与枳同科不同属,都属于芸香科,但橘为柑橘属,枳为枳属。《现代汉语词典》对橘和枳的释义——“橘:橘子树,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球形稍扁,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果皮、种子、叶子等中医都入药。”“枳: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茎上有刺,叶为复叶,有小叶三片,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花白色,果实球形,黄绿色,味酸苦。也叫枸橘。”

既然橘和枳是两种不同种类的植物,二者基因当然不可能相同,橘也不可能会变成枳。“南橘北枳”的说法,实际上源于古人观察不细而造成的误会。(常正良)

上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秘闻旧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