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消寒图”是古人的智力游戏
从冬至这一天起,就开始了“数九”的习俗,所谓岁时有序,讲的是大自然的气候轮回。在中国人历经数千年对节气的把握中,经历九九八十一天,酷寒走过九九八十一步后,春去春又回,花落花又开。在漫长的冬季,生产劳作之余,人们有无穷无尽的雅趣可享,有千变万化的雅事可为。描画一张数着冷的脚印、期待暖的消息的“九九消寒图”,“写九”和“画九”成了每日的功课。
消寒,是熬冬,也是望春;是送,也是迎。
《数九歌》是气象物候之歌
关于“九九歌”,民间一直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指的是流传至今的乘法口诀。这个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到“二二得四”再发展到“一一如一”的数学歌诀,到底和与节令相关的“数九”有没有深切联系,至今无考。
还有一种“九九歌”,是与中国历法也就是农历相关的《九九歌》,现在北京人把它叫做《数九歌》,以区别于乘法口诀《九九歌》。在以北京为中心的中国北方流传最广的《数九歌》是这样唱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当中的一个“九”是九天,从冬至到数完了九个九天共计八十一天,整个北方进入春耕的繁忙季节。
《数九歌》是一首气象、物候之歌,自明代以来一直在变,比如明代人们认为是“七九八九,沿河看柳”,渐渐随着北方气候越来越暖,演变成后来的“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也印证着中国北方的“暖冬”并非只有当代人有所感受,“暖冬”的征途从几百年前已经开始了。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