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艺考季”,900多年前宋徽宗将绘画列入“高考”
宋徽宗对书画艺术的收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宋人遗事汇编》记载,1126年靖康之变,金人攻破了汴京,铁蹄所到之处,金银财宝被抢掠一空。当宋徽宗看到自己喜爱的座轿被抢走,自己宠爱的嫔妃被掳去,尽管痛心不已,但是仍能强作镇定,处变不惊。可是当听说宫中的书画所收藏的珍贵字画被金人洗劫一空时,他再也不能淡定自若了,悲痛异常,仰天长叹。据说宋徽宗被掳金国后,也是饥寒交迫,从宋徽宗的诗中可窥一斑:“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悔恨、哀怨、凄凉跃然纸上。有一次郑太后派人给徽宗送来十匹绢,本想给宋徽宗缝制几件换洗的衣服。可是正好遇到书贩子在叫卖王安石的《日录》,宋徽宗手头没钱,便拿起绢去换书。
首次将绘画列入“高考”
把绘画列入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首创艺术考试,是宋徽宗的一大创举。1104年,宋徽宗设立画学,即现在的美术专业学校,正式将绘画纳入“高考”科目,以招揽天下画家。宋徽宗设立的美术考试在京城汴梁举行。他将美术考试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徽宗亲自主持当时的美术考试,并以文人诗句来命题,要求考生画出这些诗句的意境,看看谁的构思巧妙,不落俗套。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乱山藏古寺”、 “踏花归来马蹄香”、“六月杖藜来石路,午阴多处听潺授”、“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等题目。一次,宋徽宗以“嫩绿枝头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举行美术考试。大多数考生着意于在花卉上装点春色,画得万紫千红,春意盎然,尽管画得惟妙惟肖,但是徽宗看后均摇头不满意。独有一人构思巧妙,画远处绿荫掩映的楼亭,一个红衣美女凭栏而立,准确地体现了闺中少妇因春色撩人,按捺不住思春的心情。画中用红妆一点,渲染出诗句描绘的色彩,用人点题,将色彩和人的感情糅合在一起,更加接近诗中丰富的含意。宋徽宗看后大为赞赏,中为魁首。
还有一次,徽宗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作为美术考试的题目,让考生来画。许多考生都画了酒店,而以小桥、流水、竹林作为陪衬,没有表现出“锁”字的意境。只有李唐独出心裁,画了一弯清清的流水,一座小桥横架于水上,桥畔岸边,在一抹青翠的竹林中,斜挑出一幅酒帘,迎风招展。李唐这幅画虽然并未画出酒家,但他很好地表现出了酒家被竹林遮挡的“锁”字的意境,被宋徽宗评为这次考试的第一名,并录入图画院,后来李唐也成为北宋的著名画家。不过,也有“砸场”的时候,有一次,宋徽宗以“万年枝上太平雀”为题选画师,考生们都不解其意,无人中选。后来内侍解释说:“万年枝,冬青木也;太平雀,频伽鸟(梵语妙音鸟)也。”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