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 2017-07-25 09:41
核心提示: 清朝退休制度规定,年满60岁的官员即可退休。退休官员一般均回原籍养老,仅有少数高级官员可留住京城,但不少人不愿离京返乡。如,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陈宏谋奉调进京历任吏部尚书、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最后官至东阁大学士,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病且年事已高辞官,但想留在京城久居。乾隆皇帝亲自劝其返乡,并设酒席为其饯行,同时令其回乡所经过之处地方官员要在20里内料理护行。
乾隆帝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姜涛,原题:明清时期如何疏解北京人口
疏解城市人口,古已有之。为调控北京的城市人口规模,明清时期就曾采取过多项措施疏解人口,取得了一定成效,其疏解之策对于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据《北京志·人口志》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经过自发离散和明太祖强制迁徙,原元大都地区居民大量流失,只有9.6万。此后人口恢复和增长主要得益于军卫人口和塞外军民等新移民的大量迁入。到洪武八年(1375年)为14.3万。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依南京之例,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随着移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北京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嘉靖后期至万历初期,北京城市居民计约13.4万户,以每户5口人计,则明代中后期北京城总人口约68万人。如果加上驻京的军人及家眷以及居于皇城内外直接服务于宫廷的人员,万历六年(1578年)京城人口已达17.9万户、85万人。按照内外城62平方千米面积计算,城市人口密度大大增加,达13710人/平方千米。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