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博览 2017-07-26 09:14
路上,陪同人员时而指点两岸的崇山峻岭、名胜古迹和城邑村落,时而讲解一个个暗礁险滩的成因与沧桑。邓小平边听边看边想,而萦绕在他心际的最大一桩事情,则是是否修建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幸福的三峡工程问题。
7月12日上午,邓小平站在甲板上,望着滔滔的江水陷入沉思:“要不要修建三峡水利工程?”这是一个争议了很长时间的问题。国内外许多有识之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或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意见。
作为中共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的邓小平,自然最关心这个问题。尽管他在北京已三番五次地听到过各方面专家和有关负责人的论证和意见,但他认为三峡工程事关重大,作出决策要慎之又慎,要对11亿中国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因此,这位注重调查研究和坚持实事求是的76岁的老人,执意要实地看看三峡,进行一番深入的考察。
这之前,在邓小平的倡议和指引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一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热潮在全国蓬勃展开,兴建三峡工程问题也提上了日程,争论开始一步步升温。
船上,邓小平关切地问陪同考察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主任、老水利专家魏廷铮:“有人说三峡水库修建以后,通过水库下来的水变冷了,长江下游连水稻和棉花也不长了,鱼也没有了,究竟有没有这回事?”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