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2017-07-28 14:50
当然,NTS只是在苏联境内进行地下活动;在西方,它经常招摇过市。
秘密报告引发活跃高潮
时间转眼来到1956年初,赫鲁晓夫用一份秘密报告把斯大林推下神坛。借着这股风,地下团体也迎来活跃高潮。其中,由列宁格勒国立大学数学家列沃尔特·皮缅诺夫组织的团体,和由莫斯科国立大学艺术家列夫·克莱斯诺帕斯夫组织的团体名气最大。二者的成员多为年轻学生,此外还包括一些正式的苏共党员及共青团成员。
从1956年冬开始,皮缅诺夫组织了一系列秘密聚会,讨论“用合法手段争取民主”及“匈牙利革命真相”等话题。克莱斯诺帕斯夫的团体于1957年5月结成,成员们散发传单,要求审判“斯大林的爪牙”,并号召民众组织起来,举行罢工。
没多久,克格勃便盯上了他们。1957年年底,皮缅诺夫团体的11名成员和克莱斯诺帕斯夫团体的9名成员被捕。这些人均被判处“反革命罪”,被送入古拉格劳改。
此外,1956年晚些时候的“匈牙利事件”也波及苏联,在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及乌克兰等地,民族主义势力成立的地下团体跃跃欲试、寻求独立,但很快被粉碎了。
60年代中期逐步式微
虽然很多档案尚未公开,但在目前可见的文献中,60年代中期往往被视为苏联地下政治团体活动的转折点——克格勃的报告称,1963年上半年在全国发现的反苏传单达11000份,1964年同时期只发现3000多份,1965年上半年更是下降至不到2000份。
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此前的无数事例证明,地下团体的活动既危险又收效甚微,很多苏联民众甚至不知道有这些团体存在。此外,克格勃强大的侦查能力也令它们无机可乘。到了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境内虽然仍有地下团体坚持活动,但声势已远远赶不上发端于“解冻时期”、身在明处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了。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