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服务开启商业化 男/女朋友也能“共享”?
从这一点来说,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江华认为,共享交友APP的诞生是时代的需求。“现在单身男女恋爱、择偶问题是个大难题,想找个心里的依托、知己也很难。”在李江华看来,“在当下的网络时代,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逐渐减少,就衍生出这样的共享交友APP,给更多青年男女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预约定制自己喜欢的男/女友类型和相处内容。”同时,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注册用户都能具有一定素质和文化水平,租选的男/女友也许会成为普通朋友,也许会成为固定的终身伴侣。在这种情况下既不会有违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也能满足人们情感的需求。”
情感服务能否商业化仍需考量
虽然面对共享社交APP很多人跃跃欲试,但还有一些人不禁发出疑问:出租自己的服务或购买他人的服务真的安全吗?这真的合乎伦理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一位副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APP,共享社交APP是一种把个人技能商业化的行为。“如果仅仅是提供聊天、吃饭等服务那么无可厚非,但技能的商业化行为和私密关系的商业化行为存在差异。”
她指出,满足某个人的恋爱需求这是一种情感劳动,共享男/女朋友的做法不仅将情感需求商品化,其服务内容是否隐晦地暗含“性交易”有待商榷。同时,该类APP用“共享”这样的语言回避掉了可能存在“卖淫”的实质,“如果两个人以朋友关系进行亲密交往,这种性关系最多属于‘一夜情’,并不触犯法律。而这种有偿社交模式如果涉及‘性交易’还是违法的。”该教授表示,这意味着人们要正视一点——非强迫性的自愿的“性交易”是否可以被法律和道德允许。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