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服务开启商业化 男/女朋友也能“共享”?
“‘共享’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存在一种体贴、关心别人的意味,但在‘共享’概念下,有偿社交很有可能是温情脉脉的面纱下的一种赤裸的、简单化的、供应给原子化社会个体的交易。”她举例解释道:“比如APP‘租我么’,名称看起来似乎强调了消费主义下主体性的概念,听起来好像挺自由,不像‘卖淫’是被动的购买,这个意义的伦理问题好像被回避掉了。”在她看来,有偿社交APP似乎不停地触碰这种底线——亲密关系、情感劳动是否可以交易,用各种漂亮的、符合当下社会人们认同的某些道德语言如“共享”进行装饰,但“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经济形式,也是一种新的交易形式”。
由此推衍,共享男/女朋友APP无非是“在原子化社会里,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快餐式情感服务的需求。”这种所谓安全的平台APP存在虚幻性,“一旦缺失管制一定存在风险。”该教授表示。
“这种有偿社交APP在未来并不会成为主流。”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认为,“基于感情交流的亲密关系是非常重要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而共享男/女朋友APP上的这些交易契约不明确,质量难以衡量,容易导致纠纷,难以商品化,且日后交易合法化的可能性很小。”
在她看来,这类APP运营的底线在于,要“基于双方同意,双方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在交易过程中彼此得到尊重,并设有撤回机制,有安全保障。”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