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三伏”
想必人们最关心的是今年的“三伏”周期吧?按农历计算,今年“三伏”,总计40天,农历六月十九(阳历7月12日)入伏,中伏第一天为农历六月二十九(7月22日),今年中伏赶上两个庚日,因此为20天,加上今年农历闰六月,所以末伏首日则是农历闰六月二十(8月11日),过了农历闰六月二十九(8月20日),伏天才告结束。由于炎热是“三伏”天主要特征,人们好把伏天称为“伏季”。
伏天,民间生活多有习俗,农业生产亦有规律可循。从吃食上看,民谚有“头伏的饺子,二伏的面,末伏烙饼摊鸡蛋”。旧时,农家细粮少,生活清苦,不过伏天能吃上饺子、面条和烙饼摊鸡蛋,简直在酷热时节享受口福了。伏天,则是瓜果蔬菜生长旺季,新鲜的瓜果蔬菜陆续收获并集中上市,西瓜、桃子等瓜果尤其盛产,便给人们在“三伏”天瓜果尝鲜和食用带来好条件。
入伏以后,民谚有“入伏,挂锄”的说法,意思是说天气太热,忙过“三夏”生产的农民可以躲避酷热,适当休息,不用顶着烈日到田间去劳作。不过,北方农业时令中有“头伏萝卜,二伏菜,末伏还可种荞麦”的说法。可见,伏天里其他农作物播种以及相应的田间管理并未中断,农民的锄头是不可能因为天气炎热而完全闲置起来的。
伏天里具有浓厚人文色彩和人情味儿的民间习俗,也是不少的。比如中伏时节天津宝坻农村就有未过门的准女婿带着上等消暑礼品到女友家,给未来的岳父母大人“瞧热”的习俗,而已婚的女婿带着妻子以及孩子到岳父母家“瞧热”,也不落后。伏天“瞧热”,体现了女婿、女儿对老人的关心,也表达了女婿、女儿的一片孝心。
伏天养生,也是很讲究的。早些年,城乡天然河渠水质良好,便有入伏时节开始到河渠中洗澡的习惯,此时河水温中带凉,适合男女老幼的水中运动,一来消暑,二来健身,享受大自然“水中游”的乐趣。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伏天更成为各类夏令生活日用品购销旺季,伏天的日用品市场琳琅满目,人们对夏令生活日用品购买欲望十分旺盛,伏季拉动了日用品消费,丰富多彩的夏令日用品装点了人们的生活,城乡群众的伏季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上一页 |